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张茵 摄
中新网杭州1月28日电(王逸飞 张斌)27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代院长李占国作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表示,过去五年,浙江共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4639件,判处罪犯8608人。
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该省法院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创新强省建设、服务美丽浙江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成绩。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张茵 摄
如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浙江法院出台了保障该省“十三五”规划实施、企业兼并重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指导意见,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浙江法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司法支持力度,坚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过去五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审结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等案件1.8万件,盘活企业存量资产1105.7亿元,释放土地资源12.1万亩、房屋面积8303.9万平方米。
而在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方面,浙江推进了涉银行不良资产司法处置,审结金融案件41.5万件、民间借贷案件80.8万件。
“我们已连续多年邀请外国驻华机构代表和境内外媒体列席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扩大了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社会影响力。”谈及服务创新强省建设时,李占国说。
2017年9月8日,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两个法庭实行专利技术类案件及大标的知识产权案件跨行政区划管辖模式和“三合一”审判体制,已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万余件,强化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
此外,宁波、义乌法院还积极打造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与保护第三方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和权利人的快速维权。
而在服务美丽浙江建设方面,浙江法院出台了保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等指导意见。过去五年,该省审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4639件,判处罪犯8608人,从严控制缓刑的适用,实刑率达82.5%。
浙江还探索将修复性司法理念引入裁判。在湖州、衢州等地,当地法院就发出“补植令”“放养令”,护美绿水青山。如2017年,湖州法院就共发出11例“补植令”,督促复绿6.13万平方米(“补植令”是指在涉林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补植复绿”协议后,人民法院可向被告人发出“补植令”,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对所破坏森林资源的补植任务。“补植复绿”情况可作为被告人量刑和罪犯申请减刑、假释时的参考要素)。
“浙江法院依法支持环保行政执法,审结环保部门申请强制执行污染环境案件1.6万件,准予执行率91.4%。浙江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裁执分离’机制,审结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搬迁、拆除违法建筑案件5.3万件,准予执行率86.3%。”李占国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