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仲裁
说起商业仲裁,你会想到什么?冰冷的仲裁文书、无法调和的纠纷双方、冷酷无情的法律条文?作为国内少数拥有法律效应的争端解决方式,商业仲裁就像法院审判一样,听之让人生畏。
然而在杭州,有一群人,他们用手中的互联网技术与专业的法律、金融知识相结合,用满满的人文关怀和专业素养重新定义商业仲裁,将线下的仲裁搬上了网络,也为冰冷的仲裁注入了满满的人情味。
把商业仲裁搬上网络平台
这群人的掌舵人名叫丁志刚,在法律界摸爬滚打多年,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几年前,他开始创业,利用手中的互联网技术和法律专业知识,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电子证据服务。
然而不久,业务越做越深的丁志刚发现了这一行的“天花板”——许多案子,无论他怎么努力,做出来的成果对案件进程和结果的影响始终有限,往往最终一切绕了一圈后,还是要从网络回归线下。
有一阵子,丁志刚的业务与仲裁联系较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P2P)案件让他不得不在全国20多个仲裁委之间奔波忙碌。正忙得焦头烂额时,一个念头突然跳上的丁志刚的脑海——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仲裁,既然连他这个专业人士都忙得焦头烂额,那那些迫切需要法律仲裁的普通人岂不是更抓瞎了。如果能把仲裁搬上网络,做一个专业的第三方网络仲裁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把当事双方与仲裁委拉到一起,以简明易懂的页面,最大限度地降低当事双方参与仲裁的专业门槛和时间、金钱成本,这势必将会彻底改变现有的老式仲裁模式,为整个仲裁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想到就做,丁志刚不断地深度接触各地仲裁委,开始了他的前期市场调研。
搭建平台,为仲裁委和当事双方赋能
一调研,丁志刚才发现,各地仲裁委与他想法类似的大有人在,有一些地方的仲裁委已经开始搭建网络平台,为当事双方服务。
司法嗅觉敏锐的丁志刚很快发现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仲裁案件中,仲裁委扮演的是判决者的角色,始终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身份;然而服务性平台运营的性质,却又让仲裁委不得不以服务者的身份为当事方提供服务,身份的转变,让仲裁委无形中失去了中立的立场,使整个仲裁引向了不可控的边缘。
要想破解这样的悖论,中立的互联网仲裁服务平台成为最佳途径。
此外,作为拥有政府背景的独立机构,仲裁委的人员编制、金费预算都有定数,不可能像市面上的互联网公司那样,只要有一个可行的想法,就可以资本化操作进行项目化运作,招收大量专业人员保障整个项目的运作。
在经过了反复的市场调研后,丁志刚决定自己成立一家科技公司,搭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网络仲裁服务平台,通过为仲裁委和当事双方两端赋能,解决大量需要仲裁的纠纷案件。
而调研期间与丁志刚想法不谋而合的衢州市仲裁委成为了第一家与其合作仲裁委。
网络问题,网络解决
2017年8月18日,全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正式挂牌成立,秉承着“网络问题,网络解决”的互联网法院,在方便当事双方的同时,也解决了法院管辖权确定、多平台联动、互联网证据和裁判规则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法院一时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其实,同样在杭州,同样是2017年,一家仲裁领域的“互联网仲裁服务平台”——仲财通也应运而生。仲裁委是全国除法院以外唯一能出具生效法律文书的机构,而背靠仲裁委的仲财通有着许多与互联网法院非常类似的特点——同样能实现互联网异地审理和裁决,同样能便捷地处理网络纠纷,同样能为当事双方及裁决机构节省大量时间、物料及金钱成本……
相比互联网法院,由于仲裁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约定的基础之上,并不涉及管辖权问题,互联网仲裁甚至省去了管辖权确定的麻烦。
而也正是因为仲裁的自愿原则,仲财通更是实现了错时审理——仲裁员和当事双方并不需要时时守在电脑前面,大家可以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在规定的时间内抽空到虚拟仲裁庭进行应裁或裁决。双方的说法和双方提交的证据也都会全程记录在案,供相关人员随时查阅。
而这也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互联网仲裁从下发应裁通知书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一时间节点甚至早于组庭时间——也就是说,当事双方甚至可以在仲裁员都还没确定之前,就先行提交证据,甚至先行进行沟通协商。而仲裁员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数个、甚至数十个案件进行批量裁决。这大大提升了仲裁的效率。
丁志刚告诉我们,以往一个仲裁案件,走完审理全过程,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有的复杂的仲裁案件,审理1—2年都不是奇怪事。而在仲财通平台进行仲裁,从提交仲裁申请到仲裁书审核签发,最快的只需7个工作日。从去年6月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到现在,大部分案件都能在一个月内结束裁定。
小额互联网贷款成互联网仲裁大头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各类网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不良贷款比率也随之暴增,这其中尤其以1000元至5000元的小额贷款为甚。
“小额贷款冲动性消费较多,贷款人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也较弱,所以这一类的违约纠纷特别多。”丁志刚整理了从去年11月平台正式开始批量运作以来仲财通平台上的5万余件仲裁案,其中基本都是互联网金融的纠纷案件,这之中又有90%左右的案件是5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纠纷。
丁志刚介绍说,由于之前的仲裁流程时间长、成本高,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于这些几千元的小额违约案件总是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一方面动辄以年为计算单位的长仲裁周期对于这些资金流需求“短平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无异于鸡肋,而高额的仲裁费对于总共欠款只有千把元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有时收回的款项甚至不够支付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对于数以几十万计的大量小额违约案件来说,各地的仲裁委在现有的线下模式进行仲裁,人手紧、耗时长,实在是没有那个精力处理完所有案件,只能选择“抓大放小”。而对于应裁者来说,由于大量的应裁者遍布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让他们为了千把块钱大老远地跑过来应裁显然也不现实。于是,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小额互联网贷款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现行线下仲裁模式的“盲区”。
以往面对这样的小额贷款违约,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只能选择放弃,眼睁睁地看着其成为一笔坏账。而现在,这些问题全部都能通过互联网仲裁的形式批量得到解决,于是大量案件瞬间涌入仲财通,这使在仲财通平台提交网络仲裁的申请量每个月都以几何级的速度不断增长。
将温情引入冰冷的法律仲裁
平台运作期间,丁志刚在保证仲裁双方隐私的前提下,也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案件的仲裁调解过程,这为平台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平台正式运营的第一个月,就有20多个仲裁案件最终完成了还款。但让丁志刚奇怪的是,这其中绝大部分应裁者并不敌视仲裁员和申请人,反而都表达了对仲裁员的感谢。
进一步了解后,丁志刚发现,其实在这些仲裁案中,申请方和应裁者其实并非完全对立,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法律知识和理财知识的缺失,才引发的网贷违约。
“有的应裁者甚至问我,如果拖到借款的平台倒闭了,他们借的钱是不是就不用还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丁志刚说。
为此,仲财通和衢州市仲裁委调整了网络仲裁的流程,更多地让调解介入到仲裁案中,将违约背后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及可能承担的后果一条一条地向应裁者分析清楚,在不断地普法教育下,不少人都认识到了自己违约行为的危险性,尽快补上了欠款。
除了法律知识的缺失外,金融知识的盲区则更要命。曾经,丁志刚与他的团队就发现有人曾多次出现在应裁人员名单中,而且都是在不同平台产生的逾期。
经过沟通才发现,这是一个金融知识极度匮乏的人,他还债的主要法宝就是去向另一个网贷平台借款,结果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利滚利之下,欠款额度越来越大。短短半年间,他从最初的10多万元借款一路滚到了40多万元欠款……
为了能让他早日醒悟,别再深陷网贷的泥潭,仲财通工作人员给他好好地上了一堂金融课,把所有的账给他一笔一笔地算清楚。
恍然大悟的他终于下决心向亲戚借钱把网贷的窟窿给补上了。
今年上半年,正在外地出差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他发来的一条短信:“姐,我终于上岸了!”寥寥几个字,却道尽了一年多来的艰辛与绝望……
网络仲裁,调解先行
像这样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循环借贷还账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在大半年的正式运营中,丁志刚发现在平台仲裁的案件里,有过多次被多个平台申请仲裁记录的人非常多,这些人主观意愿并非不想还款,而是抱着“谁对我凶一点,手段狠一点,我就先还谁的钱”这样的心思。面对这些人,普法、金融教育非常管用,调解的成功率也非常高。
“曾经有一批270份的案件,通过仲裁、调解以及强制执行,5个月后最终还清所有款项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一半!”丁志刚说。
为此,在今年4月,仲财通正式成立了调解团队,并定期邀请在调解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老调解员为部门员工进行指导和上课。
通过调解和仲裁相结合的办法,再加上仲财通在多次送达仲裁通知时附带的普法教育,平台运营至今,通过仲财通进行互联网仲裁的案件,其结案率达到了惊人的99.9%,全部5万多份仲裁案件中,只有1个是由于情况复杂,转为了线下裁决。
目前,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后,仲财通已拥有了在1—2个月间就能使一家完全不具备互联网仲裁能力的仲裁委实现互联网仲裁的强大技术能力,而其维护平台运营的团队更是强大。丁志刚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仲财通还将扩大平台业务范围,将更多的民事纠纷搬到互联网上进行仲裁,争取能真正做到“网上事情,网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