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如何提升宣传传播力
(供稿;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任平)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使检察机关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飞速发展,但我们也能看到在传播的过程中,检察机关的主导、权威、话语权受到削弱,使检察机关宣传舆论工作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面对新媒体时代给检察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宣传传播力量的作用,加强检察机关的思想领导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多元联动形成传播主体协同力
一是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传播的领导责任制。要打造好我们自己的主流权威媒体平台,强化检察院官方网站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尽管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但是一旦网络舆情发生时,检察机关发布的官方信息的准确性、事件调查的速度和官方网站的可信度,与自媒体相比仍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官网、门户网站、“两位多端”等的影响力还需要加强的原因。所以,要发挥好我们的主流权威阵地的作用,如网上检察服务大厅、门户网站、“两微多端”等,使人民群众更便捷地了解和监督检察工作。具体来说,在内容建设上,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及时提供人民群众关切的检察产品、法治产品,要及时地传播公众所需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信息。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及时分析研判,要在检察门户网站和官微及时调查发声、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确保牢牢掌握检察机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二是培育政治、传播技术、法学素养三者皆有的复合型宣传队伍。提高检察舆论宣传的主导力和感召力,必须有一支好的宣传队伍,要建立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人才管理体系,加强新媒体技术和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将检察宣传理念落实到检察工作中,当好检察产品的生产者、质检员、宣传者,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改进检察服务,提升检察知名度。检察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说”得好,需要全体检察干警树立全员宣传意识,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员,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具有宣传意识,随时捕捉宣传亮点、特点,强化信息互动沟通,增进信息共享,提升宣传质量,各部门在履行检察职能的同时要发挥自身优势,齐抓共管,讲述好检察故事、传播好检察声音,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贡献检察力量。
三要建立新闻媒体互动机制和社会公众自觉响应机制。基层检察院要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的深刻变化,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的宣传输出。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对新闻媒体关注的检察热点问题,要积极接受记者采访,准确客观地介绍检察机关的具体工作情况,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促进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工作的深入了解,为更好履行检察职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充分用好网络手段,通过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网上交流等形式,供给大众优质的内容,激发公众表达,积极反馈公众信息。比如,检察宣传传播的内容准确、有针对性、有较强的价值感召力,就能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我们的日常宣传中注重引导人们对我们检察工作、普法工作的了解与意见表达,就能营造良好有序的话语参与氛围,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假信息的辨别与批判能力,要消除虚假、扭曲的新闻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传播检察宣传的内容。
(二)靶向传播增强传播推送精准力
一是细化受众使传播内容个性化。不同的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偏好、理解程度、接收渠道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细分传播受众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靶向传播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新的资讯科技如大数据的运用,使我们对观众的形象也愈加清楚,不但可以了解观众的身份、静态及动态特性,还可以了解观众收到信息后的反应。检察机关应运用好这一技术,认真的分析我们的受众“画像”,提高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精准力,根据青少年、老年人、企业员工等不同受众群体的法治需求,找准群众最期待、最乐意倾听、最能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时间点,精准提供优质的普法产品,宣传我们的检察正能量,为群众带来最强的情绪冲击,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得到群众对检察工作的广泛认同。
二是与时俱进让传播导向大众化。主流意识形态既要在内容上积极回应大众的现实关切,又要反映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要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检察机关的意识形态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并随着检察工作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把握新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新理念、新特点,摒弃机械地宣传意识形态的方式,利用适应当代要求、受社会欢迎、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表达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检察宣传传播手段。使影视片、电子游戏、产品广告、新闻报道、图片、各种造型或符号等传播载体各尽其能、各尽其用,使宣传传播方式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让传播“接地气”,话语源于社会生活,只有生活化的话语才能引起共鸣,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走进群众生活,才能走进他们心里。基层检察机关是最接近基层群众的检察机关,最了解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公开听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公益诉讼诉前磋商、推进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这些对群众而言也都是陌生的字眼,“理性”、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总给人一种距离感,而缺少“温度”,我们必须学会学会用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做出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回应,使我们的宣传话语更 "感性",更 "温暖",加入一些情感元素和生活气息。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没有硝烟的新战场、意识形态较量的新领域,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细落实法治思想。检察机关在网络空间治理中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不仅要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设,还要在检察监督实践中加强检察宣传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