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律师胡功群:终身学习,将科研思维融入法律实践
----访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功群教授
文/彭川
从三尺讲台上的大学教授到捍卫法律正义的专职律师,胡功群坦言,身份虽然有了改变但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终身学习态度和对待事业的敬畏之心。久久为功,让这个从安徽宣城走出来的法律人一路成长,一路蜕变。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他早已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傲人的荣誉。然而,面对这些他却显得极为谦虚。他说,无论从教还是从事法律服务,要始终怀着一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取先进的经验,不要让荣誉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
虽然已是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法学双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法学博士,但他还要继续学习,继续进修。他表示,下一步,希望考取MBA、EMBA等学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用勤奋和踏实铺就一条自己的法律人生路。
以教代学 教学相长
胡功群,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一户普通的农户人家。从小生活并不富裕的他在很早就明白了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捷径。热爱阅读、善于学习的他,幼年时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大学毕业后就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担任了中学语文老师。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之前那么单纯、简单,寻求一种规则制度成了当时知识分子们的主流意识。胡功群自然也不例外,经过长期的思考,他意识到比起中文的浪漫情怀,法律显得更为实际,而且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也需要更多的法律工作者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胡功群开始接触法律并在教学之余积极备考研究生,胡功群坦言,自己在考验这条路上走的颇为曲折,1993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法商学院,硕士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从事经济法学教学,在大学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数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贮备,老师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有常流水,尤其是法律教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新的部门法不断涌现,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才能不至于成为一桶“陈年老水”。只有及时的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此胡功群是深有体会。学习不仅仅是内在的动力更是生存和发展而来的外在的压力,唯有继续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北京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学习的途径也非常多,这位从皖南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从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奋斗,教学之余他又在案头默默耕耘,走进胡功群的书斋,可以看到满柜满柜的书籍,国内外诸多经典法律书籍成为了他日常案头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与圣贤对话乐此不疲,胡功群如是说。除此之外,为了更有效地系统的提升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他又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他说要给自己加压,才能走得更远,学习应该是终身制。
胡功群的教学无疑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当时律师资格考试培训(后改为司法考试培训)刚刚兴起时他就成了培训名师,全国各地的培训市场他几乎都走遍了,教学相长,数年的司法考试培训也锻炼了胡功群对基础法律知识的系统掌握,胡功群说至今他在全国各地法院代理案件时还时常遇到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之余胡功群笔耕不辍他先后参与编写了数本大学教材和专著,通过这样的方式,胡功群积累了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埋头于书本的日子让他深刻地领悟到了法律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胡功群越发的觉得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学习是不够的。法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要和时代相结合,不走到法律的一线,终究无法提升自己的法律专业水平。”胡功群说。
2003年,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为了进一步提升法律实践水平,他毅然决然的从学校走向了社会,从法学教授摇身一变而成为了专职律师、兼职教授。对此,他说道:“我放弃了优厚的大学教师待遇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投身在当时看来十分不稳定的律师行业,这一转变让身边的很多人都吃了一惊,但我告诉他们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只有接触书本上没有出现过的案例才能不断拓宽自己对法律的认知。”
恰如胡功群所言,在他步入律师行业不久,他就遇到了几起之前在书本上从未出现过的疑难案例,后来他总结道:“这些不同以往的案例也恰迎合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市场发展的脉络,它们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2003年,正值我国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很多企业家投身该行业,但由于当年针对房地产业的司法体系还不完整,一些如今看来十分“奇怪”的案件层出不穷。在当年,胡功群就代理了一起北京市第一家产权式商铺销售的群体性案件及北京市第一家产权式酒店销售的群体性案件。2003年10月,碧溪家居广场在多家媒体打出广告—“16万产权商铺热卖”,广场数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分成一个个13.34平方米的标准摊位,以每个摊位16万元的价格向外发售。销售公司承诺: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摊位,每年可获租金1.9万余元。碧溪家居广场还提出按每年递增原价的5%进行回购,最终,碧溪家居广场共卖给2000多业主近5000个商铺。但到了2004年9月28日,碧溪家居广场开始拖欠租金,10月竟悄然停业关门。购房人的房屋租金无法获得,所购房产大部分也都没有及时办下房产证,众多业主投诉无门。后来,经过胡功群的耐心沟通和据理力争,直到2009年,该案最终才以公司董事长王宝平赔偿业主的经济损失并对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结局落下了帷幕。北京市第一家产权式酒店“金色阳光”群体性案件也是遇到类似的情形,回忆起上述案件,胡功群说:“买房后包返租金的商业模式在当时算是‘新生事物’,诺大的法律体系中竟找不到一条可以直接依靠的法律条文,法律的滞后性由此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互联网金融、P2P借贷平台成为了当下社会的“新兴事物”,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连串由于法律的不完善而引起的诸多恶性事件。近两年来,胡功群也代理过不少这样的疑难案件。实践的需要推动着理论的研究,胡功群对此乐此不疲。
攻坚克难喜欢挑战,遇到疑难复杂案件就兴奋,这是胡功群教授给客户留下的最初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热情、理想和情怀还远远不能解决现实的法律问题,法律人不仅需要更为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更要有坚守司法正义的勇气。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法律难题,而法律的进步也正源于此,只有把扎实的理论素养写进法律实践的过程中,把成果留在时代的记忆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捍卫法律的公平正义,促进司法的完善和进步。
学以致用 灵活务实
儒雅谦和的学者型律师是很多胡功群代理过的当事人对其的深刻印象。实际上,相对于律师而言,学者似乎更符合胡功群的气质。然而和一些徒困于书斋的学者不同,执业十数年的他更加注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许多和他合作过的法官、检察官看来,他的代理风格是既严谨务实又灵活从容的。读书如办案、办案如读书的他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代理方法,这样的方法也常能出其不意,让原本看似“山穷水尽”的案件再次“柳暗花明”,受到了诸多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肯定。
2016年,胡功群代理了一起新疆的职务侵占罪案件。当事人王某与几位同伴合伙开采新疆和田金矿,由于业务需要且时间紧迫,王某未经合伙的“大股东”同意便与其他几位合伙人召开了股东大会动用了企业资金,之后该“大股东”便将王某以“职务侵犯罪”的名义诉求立案课以刑责,并坚称其没有召开股东会。胡功群在代理后,详细阅读了案卷,在其中发现了王某曾说到他们是在某酒店召开的股东会,而这一句笔录常常是容易被人所忽略的,拥有长期阅读习惯的他在数以万字的案卷中敏锐地发现了这句隐藏的关键点,随后他果断申请法庭调取了当时的酒店录像。经过证实,确如王某所言,案件最终以王某的获胜而宣告结束。严谨、认真是这起案件中王某和审判法官对胡功群的印象。而他则说:“律者如医者,每一起案件,在我这里是工作而在当事人那里则可能关乎于全部的身家性命,怎能不慎重,抱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对待当事人,对待法律?严谨是每一律师应有的基本功,而我由于担任过教学工作,所以在严谨的基础上我更加注重科研思维,哪怕一个标点符号我都要做到反复的研读。”
德不孤,必有邻。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地说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而在胡功群这里,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就是对“德”的最好诠释。多年来,这种工作作风和将科研思维融入到法律实践的工作方法让每一位胡功群所代理的当事人都感到十分的踏实和安心,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案源。
除此之外,胡功群学以致用的灵活处理方法也是其代理风格中的独到之处。
2017年,一起涉案金额高达十数亿的湛江走私案的当事人找到了胡功群。该案当事人从上家手中购入了很多外来香烟,在销往下家的过程中被依法批捕,需要注意的是,他并非走私的源头而是其中的一环,然而根据当地的司法判例,其行为也被纳入走私范围,依法按走私罪论处。当事人在找到胡功群之前也请教了很多的律师和法律从业人员,他们的口径基本一致,都认为当事人必被判处最低不少于10年的有期徒刑。胡功群介入该案后,先仔细阅读了该案案卷,又查找了有关走私的司法解释条文,他在条文中发现,法律中关于走私的解读是要从境外非法购入而当事人并非直接从境外购入而是从其上家手中购入,这与走私的司法解读相矛盾。抓住了这一核心观点,胡功群找到了审判法官详细阐述,法官当时也恍然大悟,深深地被胡功群的智慧所折服,最终,该案以当事人被宣判有期徒刑5年的结果而告终,这一结果也让当事人的家属感到十分满意。胡功群表示,只有灵活把握司法解释才能捍卫当事人最大的合法权益。
自2003年执业以来,胡功群代理的案件已不下千余起,多数为疑难复杂案件,记者上网搜索“胡功群”发现很多案件都被媒体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反响。胡功群认为,这都得益于自己坚持不断的学习。“没有扎实的法学理论素养做铺垫,代理如此众多的疑难案件是会犯怵的。”“他是把认真负责的严谨学风应用到案件分析中来了”同行的律师如此评说。
常年以来,善于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早已经融入了胡功群的血液中成为其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谈起学习,他饶有兴致地说道:“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压榨了学习的时间,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要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可以把大块的学习时间碎片化处理,多关注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少看一些娱乐消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产业结构调整,三去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倒逼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得不由自身开始进行改革,但也有很多的企业家由于自身没有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在这一轮新的市场迭代中“踩了红线”,轻者锒铛入狱,重者财散身亡。而时刻关注市场动态的胡功群清醒地意识到,40年来的改革开放,这些企业家为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今市场经济要进一步升级,依然要依靠这些企业家。如何避免企业家“踩红线”,帮助企业家做到法律风险防控是他近些日子以来不断思考的业务重点,企业法务不仅仅是法律风险的防范,更要为企业创造价值。
他说,为了能为企业家更好地服务,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他还要继续学习。下一步,他将深入学习工商管理的知识,报考MBA、EMBA以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已成为胡功群走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学之无涯 久久为功
学习有边界吗?胡功群的答案是没有。一生为学的他不仅将学习的时间划为了永恒更把学习的边界定义为了无界。“每一位合格的律师都应该是一位‘杂家’。”胡功群如是说道。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杂’,是指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和种种活动,以及社会热点核心问题律师都应该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律师必须走出法律的圈子到社会中去,当一名学习型的社会活动家。”
胡功群就是这样一位“学习型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身份除了中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外还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讲师、北京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客座教授、北京市最早的一批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央视国际法治频道法治点评专家库成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法学会理事、北京市消费者权益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合同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商事犯罪预防与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等。横跨法律、教育等多个圈子的他成功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每一位合格的律师都是一位‘杂家’。”
而说起在众多的社会活动中,最令他感到自豪的就是普法工作。“自2000起我就开始从事有关普法方面的工作了,我应该是国内比较早开始进行普法运动的一批人之一。”胡功群说道。直到如今,除了繁忙的学习工作外,一有时间他总要在全国各地进行普法讲座。他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更多的人懂法、知法、用法,避免走入法律盲区就是在做社会公益。
学无止境、久久为功。胡功群不仅从书本里学习,从社会法律实践中学习,从同行中学习还从他的学生中学习。由于之前的教学经历,目前社会上的很多律师、法官、检察官都曾是他的学生,但对法律抱着一颗敬畏之心的他每周一有时间就会和原来的这些学生老师见面,探讨疑难案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我会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新鲜知识,与他们的探讨更加拓宽了我的视野和学习边界。”胡功群说。
他认为一位合格的律师是要让人有踏实、勤奋的印象,而踏实勤奋的底色则是追求极致的努力。他愿意用自己的一生进行学习,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边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或许是胡功群最真实的个人写照。
后记:
“谦逊、儒雅、细腻、沉稳”等优秀品质贯穿了访谈的始末,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对事业完美的不断追求、对客户的认真负责,这些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人身高度,诠释着一位中国当代优秀律师的品格。谈笑间访谈的两个小时在北京秋冬暖阳下匆匆而过,夕阳的余晖照射在胡功群的脸上熠熠生辉。从教授到律师, 20多年的法律人生路印证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位从皖南山区走出来的农村青年用自己的拼搏诠释着自己的人生理想,用自己的学识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总书记在报告中催人奋进的激励正鼓舞着时代的奋斗者踏实向前砥砺前行。
“我只是中国40万名律师中普通的一员,平凡的人生,唯有奋斗才不虚度此生,唯有持之以恒的奋斗才不辜负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胡功群如是说。是的,正是这千百万平凡的人奏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凯歌,创造着我们这个时代不平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