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商报消息 2017年是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达标验收年,我省已共建医联体279个;实现新农合跨省就医异地及时结算;全省贫困人口住院救治112万人次;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第二年,二孩出生52.6万,占比首次超过一孩。 1月16日,记者从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我省将持续深化医改,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全覆盖,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50所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临床路径全覆盖。
112万人次贫困人口获住院救治
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目前全省共建医联体279个,1476个医疗机构参与。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选派78名高年资护士下沉22个社区,打通医疗服务与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全省228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病种付费”。我省正扩大按病种收费改革试点,基本实现每个市按病种收费不少于100个,并实现新农合跨省就医异地及时结算。
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开通省级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平台,及时回应患者诉求和举报。 53所三级医院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此外,我省推出系列健康脱贫新举措,建立“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保障体系,贫困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大幅减轻。全省贫困人口住院综合医保补偿54.69亿元,平均实际补偿比例高达92.5%,贫困人口住院救治112万人次,慢病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超过95%,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今年我省医共体医联体将全覆盖
为缓解“看病难”,引导分流,将患者留在家门口,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66个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的县外住院人次同比下降4.88%,分级诊疗和县乡之间双向转诊机制初见成效。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我省推行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全面覆盖。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城市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开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鼓励医联体内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透析、康复、护理和健康体检等中心或委托相关机构检查检验,互认结果,实现资源共享。
我省将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实施院长年薪制,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目前,我省228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病种付费”,2018年临床路径实施范围要扩大58所三级医院,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患者实现“同病同治”,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住院费用。
提升50所县级医院复杂病诊断能力
提高医疗水平,将患者留住。 2018年我省将启动50所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和城市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接续服务能力。
此外我省将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和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救治、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
利用大数据,2018年我省启动实施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推进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远程诊疗服务平台(安徽省医学影像云)和居民健康卡(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和完善,在全省试点开展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和电子病历应用成熟度评估。 我省还将指导和协助合肥市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项目建设,并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推动“智慧医院”示范建设。
原标题:2017年安徽省二孩出生52.6万 占比首次超过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