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准确评估世界各国的国家数字竞争力差异与影响因素,2019年6月15日,腾讯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指数研究团队,重磅发布历时一年的研究成果《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2019)》显示,以全球数字竞争力直接排名来看,2018年美国以86.37分位列第一,中国81.42分紧随其后,韩国、新加坡、日本位列第三到第五位,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挪威分别位列第六至十名。
该报告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由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共享、数字资源使用、数字安全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服务民生、数字国际贸易、数字驱动创新、数字服务管理、数字市场环境等十个要素构成的国家数字竞争力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了139个国家2000年至2018年数字竞争力发展状况,重点对中美两国竞争态势进行了剖析,为我国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提供参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字竞争力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该国企业的数字竞争力建设。因此,竞争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非政 府。政 府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和创新的市场化、法制化的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竞争的同时应该注重合作,特别是全球合作,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闭门去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
中美两国领先,欧亚国家并驱
2018年,美国以86.37分独占鳌头,并在各要素上呈现整体的领先态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科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引领发展风向标,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一步步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数字化浪潮更是汹涌而至。如何牢牢把握新一轮经济增长期,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时代给每一个国家的考验,也决定了未来世界版图的大国地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紧抓数字革命的机遇,创造了多年的经济繁荣,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紧跟美国脚步、积极推进数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成效。美国在18年中曾有15年均排名数字竞争力榜单第一名,新加坡在2007年、2009年、2010年超越美国,短暂夺得第一名宝座。
中国从2017年的78.30分位列全球第八上升至2018年的第二位,并且连续两年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对比来看,美国在数字安全保障等要素上实力出众,中国则在数字国际贸易要素上有突出表现。中美两国在数字资源共享、数字资源使用及数字经济发展等要素上保持齐平,但是在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市场环境要素上,中国处于劣势,与美国差距较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数字竞争力建设必须立足于这一发展阶段,操用与之相适应的理念、思想和战略。第一,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数字竞争力就是这样的结构性短板,就是应着力推进的建设项目。第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政策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供给侧、聚焦于结构性矛盾,就是推进国家数字竞争力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托是改革行动。从解决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入手,为数字竞争力建设打造相应基础和平台,就是推进国家数字竞争力建设的必由之路。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薛兆丰表示,中国的数字竞争力,在多个方面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简单地归功于单一因素,如企业家的拼搏,或政 府的鼓励支持,或法律的保驾护航,都是不够丰满和细腻的。在数字新兴领域,企业家该如何冒险,政 府该如何布局,法律该如何规制,都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
从数字竞争力阶段上看,领跑者国家(第1-30名)综合实力强,数字化发展阶段成熟,在数字服务民生、数字资源共享方面整体表现突出,集中于欧亚的发达国家;加速者(第31-100名)国家组成结构复杂,处于数字化发展的上升期,各国发展模式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数字安全保障、数字市场环境上表现尤为明显;起步者国家(第101-139名)基础实力薄弱,处于数字化发展的起步期,在各竞争力方向上都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数字安全保障竞争力发展迟缓,大多数为亚非的发展中国家。
数字化推动创新和增长,政策环境成竞争新焦点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向经济社会渗透,未来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为各国对数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能力。数字竞争力赋予了国家竞争力新的内涵,是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数字产业并不具有十分明确的界限,它的发展往往不局限于本产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技术传播与渗透广泛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发展路径不仅依赖于自身产业规模的扩大,还体现于与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
《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2019)》认为,国际互联网的博弈与竞争,既是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更是政策环境的竞争。中国需要基于全球国家数字竞争力这个大背景来看待产业发展,抢抓信息革命特别是5G发展的新机遇,构筑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让数字经济更好地造福人民。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确实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但解决的办法绝不是退回到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绝不能再搞闭关锁国。数字产业尤其需要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环境。一个国家的数字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出来的,腾讯等一批中国企业在数字科技平台、数字内容产业等方面逐步形成竞争力,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国家数字竞争力正是通过这些企业来体现。用公平公正的竞争中性机制推动企业创新,相信中国会在开放、竞争、合作中受益更多。
近年来,云计算、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焦点,数字经济一步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在经济新领域处处开花、绽放异彩。随着产学研进一步融合,数字创新成果逐步产业化,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从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与数字驱动创新竞争力的气泡图可以看出,数字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许宪春表示,数字经济在减缓传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环境及数字安全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进步的空间。积极构建政 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完善数字经济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提高国家数字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他认为,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政 府统计带来严峻挑战,具体包括基本概念、统计分类、劳动力统计、GDP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等诸多方面。同时,这也为中国政 府统计工作者和学者提供了总结、提炼数字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机会,为中国政 府统计更好地服务于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增加在国际统计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国际互联网的博弈与竞争,既是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更是政策环境的竞争。报告认为,中国需要基于全球国家数字竞争力这个大背景来看待产业发展,抢抓信息革命特别是5G发展的新机遇,构筑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让数字经济更好地造福人民。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大数据”显著的外部性决定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 府”在数据禀赋的积累和运用中都将扮演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 府可以通过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家庭、企业、政 府部门等各个社会主体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进一步扩大数据来源,增加数据禀赋;另一方面,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克服可能产生的数据壁垒,最大程度利用数据资源,是实现“有效市场”,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我国人口多、经济规模大,在数据的生产和运用上具有比较优势,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 府”提升数字竞争力,推动生产、生活、管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