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咨询 律师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汽车 数码 法治 消费 娱乐 教育 热评

多部门联合举办“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研讨会”,安存担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过预审验收

来源:it资讯网 作者:l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29 17:28

  近日,相关司法部门联合举办“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研讨会暨信息技术与法治建设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论坛并致辞。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法治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强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如何更好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数字化变革、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促进法治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智慧法治建设迈向更高层次成为重要课题。本次论坛以“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为主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为进一步推动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贡献智慧,很有意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致辞表示,区块链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司法存证、跨部门数据共享互信等司法领域有着很大应用潜力。坚持创新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依法治国,助力国家治理,是检察机关的使命责任。我们将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证据存证核验、协同办案、经济监管和公益保护、检察为民服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和智慧。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致辞表示,科技部门与司法机关深入开展合作,是加快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科技部将全力支持智慧司法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整合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与司法机关共同推进司法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探索科技助力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创造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为实现司法公平正义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致辞表示,当前,科学技术与法治建设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技术在法治领域应用如火如荼,“法律+大数据”“法律+AI技术”“法律+区块链”等引领法律行业向着智能化、数据化、移动化、平台化等方向发展,这一过程需要科技界和法律界共同努力,科学与法律跨界交流正当其时。本次论坛的举办,有利于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发展与法治建设需求的深度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安存司法区块链技术助力科技强国

  早在2018年9月,相关司法部门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司法业务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并获得科技部立项。安存科技作为该课题重要研发单位之一,主要担负着电子证据的流转、加密、粉碎,数字水印,主动性防御以及司法协同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区块链性能提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财政部对该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拨付研发经费。次年,即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安存科技CTO戴智在接受采访中提到,安存历经三年的潜心研发,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重点实验室内一个月的测试验收,安存科技的司法区块链技术完全满足三年前科技部设定的TPS不低于每秒2000笔要求,已达到TPS30000+的高水准要求,目前,该专项课题已顺利通过预审,进入科技部最终验收阶段。

  众所周知,⽬前区块链⾯临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每秒交易能⼒(TPS)较低,如,⽐特币的TPS为7,即每秒能进⾏ 7笔交易;以太坊在15到20笔之间。而安存科技的区块链技术可达到TPS30000+,已达到区块链领域为数不多的高性能标准。

  据了解,除了拥有高效稳定的区块链技术之外,安存科技10多年来一直聚焦可信数据、智能合约、链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应用,是中国电子数据存证的发明者和始创者。尤其在链存储链计算方面有独特的理解和实践。2020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关心和支持下,发明了全球首台区块链,并在短短十余个月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授权。安存的区块链机及区块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金融、航天、环保、公安、行政、医疗及卫生健康等众多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安存科技从产品技术、行业、产业等多个层面出发,发挥了其可信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领先优势,满足各大产业丰富的业务场景与创新应用需求,构建了一个安全可控、真实可靠、高性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和平台,对国家数字经济新基建的信任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lin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