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律师 咨询

教育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汽车 数码 法治 消费 娱乐 教育 热评

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周孟村失明教师坚守传书香 10年没有关门1天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xuan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2-22 14:30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弦

  每天清晨,打开自家大门,就打开了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周孟村农家书屋的大门。

  书屋管理员是失明退休教师周齐,今年62岁,守着书屋已10年,从无怨言。“哪怕看不见,只要有人来看书,我就有说不出的喜欢。”周齐说。

  10年没有关门1天

  12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周齐家中。一进门,五大柜子书立在客厅一旁,里面整齐摆放着2200多册书,客厅中间摆着桌椅,供借书人看书休息。地方虽不大,但处处干净整洁。

  2007年,新洲区开设首批农家书屋。双柳街文化站站长杨柏林犯了愁,农家书屋一般设在村委会,可周孟村村委会较远,村民去一趟不便。而退休教师周齐,是个远近闻名的爱书人,他家就在周孟村小学旁。“能不能把书屋设在他家里?”

  没想到周齐一听便应允了。可是,周齐多年罹患糖尿病,双目失明,怎么能管好农家书屋?“我老伴识字,我还能给村民推荐适合他们看的书。”周齐向文化站保证,一年365天开放,只要有人来借书,无论多晚都等。

  热天备一碗凉开水,雨天借人一把伞,有人来借书,周齐负责推荐,老伴袁冬荣负责登记、整理书籍、打扫书柜……周孟村农家书屋就这样办起来了。10年过去了,老伴袁冬荣严重佝偻行动不便,其子也抱病多年,但周齐的承诺没有一天爽约。在新洲区659家农家书屋中,周孟村农家书屋的借阅率排名前三,周齐也获评武汉市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

  当年借书孩童已考上大学

  村民戢保林的一双儿女戢明浩、戢明慧,是这间书屋最早的借阅人。当时,他们还在读小学,如今已双双考上大学。

  戢保林说,孩子们只要放学没回家,不必找,准是去了书屋。“那时家里条件有限,除了孩子的课本就没有其他书,去书屋看看书,使孩子们长了见识,他们也更热爱学习了。”“只要我们去,奶奶不管多忙,都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给我们开书柜。”戢明浩从小喜欢童话、寓言类的课外读物,看了一本接一本,他还常带着同学一块去看书,直到初中毕业。

  戢明慧说,大学里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常让她想起村里那间小小的书屋。“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放了学就跑进书屋看书,爷爷奶奶特别热情,和我们聊天,爷爷总告诉我们要多看书。”戢明慧记得,爷爷周齐虽然失明,但心是明亮的,哪个柜子里放着什么书,一清二楚。哪怕来看书的孩子很多,翻乱了书架,两位老人也从不生气。

  书香世家秉承教书育人

  在周孟村村民心中,周家世代读书,极有威望。周齐的曾祖周东琴外出做官后,又回乡开私塾,教书育人。周齐的祖父、父亲都是教师,而戢保林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是周齐。“周老师教了一辈子书,就算失明了,也要和书结缘。”戢保林称赞说。

  失明后,周齐靠收音机来“听书”。只要有人走进书屋,他就能感受到那份读书的宁静氛围,心里愉快极了。“书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我们这代人千万不能丢了,愿天下人多看书。”周齐希望,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和老伴相互扶持,把书屋继续开下去。

  双柳街文化站站长杨柏林介绍,每年财政补贴一间农家书屋1800元,鉴于周齐的困难情况,今年有望提高补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xuan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