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律师 咨询

企业


旗下栏目: 军事 健康 电商 企业

仿冒公检法类诈骗减少:技术力量不可忽视

来源:未知 作者:l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11 11:50

  2016年4月,守护者计划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贵州公安厅就公布“1229”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告破,守护者计划的大数据和技术支持是其背后不可忽视的力量。

  该案属于仿冒公检法类诈骗,涉案金额高达1.17亿元,是迄今为止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电信网络诈骗案。对于守护者计划来说,2016年4月只是一个成立时间;而对于仿冒公检法类诈骗分子而言,2016年4月是作案顶峰时代的终结点。自此之后,从诈骗数量到涉案金额都开始大幅下滑。

  据守护者计划日前发布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诈骗电话拨打次数同比下降77.9%,收到诈骗短信人数同比下降75.3%,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同比下降28.3%。整体诈骗趋势“三降”的同时,仿冒公检法类案件数量环比下降62.5%,最高涉案金额从上一个季度的1000万元骤降至200万元。

  报告中指出,这是警企联合打击和广大公众反诈骗意识共同提升的结果。当然,在其背后,守护者计划的技术支持和宣传教育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花样频出,仿冒公检法诈骗由来已久

  实际上,这种诈骗类型在国内由来已久。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就曾讲过北宋年间仿冒钦差大臣的诈骗案。前些年,也不乏北京“三假干部”曹忠武、赵锡永仿冒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等仿冒类诈骗案件。

  随着电信网络发展,越来越多的仿冒公检法诈骗变换了形式,通过短信、电话、网站、社交软件等工具进行诈骗。因为公检法等执法机关权威性较高,受害者更容易掉以轻心,导致被骗者不乏大学教授、公司财务职员等高知分子。

  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多是团队作案,细致缜密、环环相扣,普通受害人提防困难。首先,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购买真实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以取信受害者;再使受害人“卷入重大案件”,如涉嫌经济诈骗,发送PS或者“通缉令”;紧接着,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相关信息或者要求其进行银行卡转账;更有甚者,通过诱导安装病毒App,实现对受害人手机远程控制,截获银行卡账号、密码、网银交易验证码等信息,远程转移受害人银行卡内的资金。

  当然,也有以“帮助”受害者“解冻资金”、少缴纳车辆违章费用为由,获取信任进一步骗取金钱的的行为。

(真实案例中仿冒网安总队的聊天记录)

  此类案件一方面对受者的经济和精神上造成巨大打击,另一方面,也将导致群众对公检法人员的信任危机。

  点面结合,技术力量让仿冒公检法诈骗分子闻风丧胆

  2017年,多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有人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在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协助下,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作案窝点分别位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境内,之后以专案组形式开展跨境抓捕。

  联合马来西亚警方,在马来西亚捣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2个,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48名,缴获涉案银行卡、电脑等一大批作案工具,破获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案件7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人民币。

(诈骗犯罪嫌疑人从境外被押解回国)

  结合全网传播与大案要案的重点打击,给不法分子带来更大的威慑力。

  今年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研究发现,境外仿冒公检法类诈骗逐渐从以往单纯在电话、短信进行,转变为电话、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相结合的行骗方式。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正对这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建模分析,研发新的安全产品,进行事前感知预警和事中发现拦阻。自新系统上线试用以来,一个月内已向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预警超过1000起仿冒公检法人员诈骗案件。

  同时,微信安全团队等也在更新安全策略,基于聊天场景提示用户规避风险,并引导对可疑账号点击进行投诉。针对仿冒诈骗,在安全提醒策略基础上,还特别研发了反欺诈策略,结合用户帐号的特征属性和行为数据,利用规则引擎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大数据运算,纳入上百个策略统计维度,并通过实时检测,分析发现恶意帐号,并根据帐号恶意程度,进行柔性处罚,包括且不限于踢下线、拉黑设备、梯度封号等措施,将安全提醒与实时打击双向结合。

(安全策略对欺诈进行安全提示和账号封号)

  2018年,区域重点打击和黑产威胁源打击是守护者计划工作重点,将大大威慑仿冒公检法类不法分子;另一方面,技术升级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以提升广大民众对诈骗的警惕性,让骗子的作案成本更高,从而推动数量减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仿冒公检法为代表的电信网络诈骗会越来越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lin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