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荣律师:爱在无声坚守中,律政玫瑰的无悔人生 文/彭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律师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女律师队伍也日益壮大,成为律师群体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不过,相比男律师,女律师若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入行15年,从事征收拆迁维权10年,成功参与协调、应诉数百起征地拆迁争议案件,崔凤荣律师如今就是这样一位拥有一片自己事业天地的女律师。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职业生涯,为了缓和冲突、化解矛盾,帮助政 府推进城市发展,维护百姓切身利益,让法律阳光照耀到社会每个角落,这位律政界的“铿锵玫瑰”也曾斩荆棘,沐风雨,吃过很多苦,受过不少累,但是,她内心从未想过退却。“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我感觉这条路挺适合自己,也愿意一直坚守下去。”她说。 日前,江西景德镇、赣州的当事人同时给团队送来锦旗,崔凤荣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到,“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动力”,简短、朴实的一句话,却饱含深情。 这也正是她一路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 执业路上最欣慰的时刻,就是帮助委托人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还有作为参与者亲眼见证中国法治的进步。”崔凤荣说。 顺其自然 踏上征收拆迁维权之路 崔凤荣,出生于河北,现为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党员律师。 早年学法,崔凤荣曾受到家人的影响,大学期间,崔凤荣的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临近毕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很自然地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备考大军,参加了号称“天下第一大考”的司法考试,并于两年后顺利拿到律师从业资格。 2005年大学毕业,崔凤荣直接进入律所工作,从律师助理做起,民事、刑事、行政类案子都曾代理过。这种“万金油”式的法律服务,也是众多初入行的律师成长过程中走过的标准路径。 时移世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趋完善,法律部门分工越来越细,律师服务的专业化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从业时间越久,我越深刻体会到了‘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内在的深意。”崔凤荣说。由此她决定转向专业化律师的执业之路。因为曾在基层法院的行政庭实习过一段时间,当时崔凤荣便认定我国行政诉讼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纠纷案件增长迅猛,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之一,我看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征地拆迁维权专业律师的缺口越来越大,于是,决定把它作为自己日后主攻的业务范围。”2011年,恰巧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向崔凤荣推荐了一家这方面的专业律所,以此为契机和起点,她正式踏上了征收拆迁维权之路,一直到今天。 不过,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挑战自然不可避免。 首先,毫无疑问,专业化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储备法律知识,还需要储备与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多年来,崔凤荣从未间断过对新知识的学习。 其次,征地拆迁本身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领域,不仅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还涉及到极其复杂的法律关系。为实现当事人的诉求,律师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之大常超出常人的理解。 “ 一个完整的征地拆迁案件,最多可能涉及几十个程序。”崔凤荣说。 也正因此,挑灯夜战,一个月有一半以上时间出差在外的情况,在她这儿并不鲜见。这份辛苦,也被诸多委托人看在眼里。崔凤荣到外地办案,有时飞机落地时已是凌晨一点,工作结束后赶回北京,经常到起飞机场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那些到机场接送她的委托人看到她一天可能仅睡5个小时,甚至连续几天仅能睡上两三个小时,既感动,又心疼。 不过,面对委托人的关心,崔凤荣常微笑着对他们说,“尽管我们这份工作有时是很辛苦,可它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和人生价值,也是无比充实和无可替代的。” 综合维权 要的是一个好的结果 从2011年至今,10年时间过去,崔凤荣对自己专业领域法律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调整,经过持续打磨后,她和团队逐步构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维权模式。 所谓综合维权,是相对于传统征收拆迁维权而言的。 崔凤荣解释,“面对违法征收和强拆,被(征收)拆迁人传统的抗争方式一是信访,二是行政诉讼。由于信访往往需要权利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而其处理结果又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缺乏司法保障,常显得力量不足。诉诸行政诉讼,即通过打官司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虽然可能是最有力的维权途径,但大量实践证实,其结果很多时候也并非老百姓最想要的。本质上,征地拆迁纠纷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与政治、经济相关的复杂社会问题,解决这类纠纷需要借助法律手段,但却又不能单纯依靠法律手段,应当结合律师函、法律意见书等其他手段,在充分考虑双方各自立场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实现委托人的委托目标,化解矛盾,维护地方稳定。” “最好的结果是双赢。”崔凤荣说,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基层法院行政庭实习时,崔凤荣明显感觉到在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眼里,与政 府打行政诉讼官司就是“民告官”,此时的自己和政 府属于“对立关系”。“按照我们发展之后的综合维权思维,我们希望,我们律师介入后,能让我们的委托人和案件涉及的各级政 府均明白一点,即不管是否涉及到征收拆迁问题,政 府和百姓始终是‘鱼和水'的关系。”崔凤荣说。这就需要律师在其中发挥好沟通桥梁的作用,让双方少些误会、隔阂,多些理解、融洽。“比如,在律师函中,我们会在充分考虑地方政 府和老百姓各自的难处之后,一切从实际出发,给双方提出尽可能合理的建议。并且,让双方都感受到,我们律师的介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政 府利益与群体诉求的统一,达到化纷止争的目的。” 这种认识,某种程度上跳出了单纯的法律视角,是一种认知上的升华,实践中,它也是崔凤荣成功代理数百起征地拆迁争议案件的“制胜法宝”。 2013年,因为对政 府征收土地和给予的补偿存在异议,甘肃兰州城关区宋家滩村1102名农民,把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三级政 府一股脑儿告上了法庭。“一次性起诉三级政 府、原告多达1102人,这在甘肃行政审判史上,至少在兰州中院的行政审判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该案发生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可能是崔凤荣迄今为止代理的涉及人数最多的集体维权案件。 她说,这个案件一是社会影响力较大,处理起来需格外慎重。另外,1000多个人就可能会有1000多个独立的想法,因此,怎么样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让大家伙儿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并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去解决委托人最终的诉求,“这是我们承办这起案子的重心和难点。” 最终,崔凤荣和同事没有局限于传统维权模式,而是做了大量的沟通、调解工作,促成村民与有关部门达成了和解协议,帮助村民获得了满意的补偿款项。 2011年,也就是崔凤荣正式踏入征收拆迁维权领域的第一年,那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不久她接手了北京市城八区首个征收案件。这个案子的特殊之处在于,崔凤荣的委托人承租的是公房,而征收的土地涉及军事项目,处理起来有诸多掣肘之处。不过,崔凤荣最终也是通过调解的方式,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促使双方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拿到结果,委托人非常高兴,征收方也比较满意。” 在崔凤荣心里,代理案件,她追寻的绝不是法院一张张冰冷的判决书。“很多时候,官司输赢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是一个好的结果,即让政 府撤销违规的征收拆迁决定,或者最大可能地为委托人争取到征收拆迁补偿。” 也正是因为秉持着这一思维和理念,她代理的绝大多数案件最终都实现了比较和谐的结果,签署了双方认同、彼此都能接受,对于双方都比较公平合理的补偿协议。
参与其中 见证中国法治进步 除了自己代理的案件胜诉,取得好的结果,更让崔凤荣欣喜的是自己能作为参与者,共同见证中国法治事业的进步。 她表示,自己执业以来的这些年中国法治事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崔凤荣回忆,早年她曾遇到一些令其印象深刻的极端情况,比如到西北地区办案,自己提起的明明是行政诉讼,可当地某法院通知其开庭时给她送来的却是民事案件传票。这并非因为疏忽。“事后我想,当地法院行政庭当年接到的案子可能不多,缺少经验。” 不仅法院,当时地方政 府的业务水平同样不容乐观。比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之初,许多地方政 府并不明白征收和拆迁之间的区别,发出的相关文件标题通常是“某某项目征收拆迁文书”或者“某某项目拆迁征收通知”等字样,完全将征收拆迁混为一谈。 2012年前后,崔凤荣代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多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案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地有关部门下达的是含有“拆迁”字样的通知,依据的却是《关于印发银川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事实上,征收和拆迁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实施程序也不一样。比如,如果是征收,那么有关部门必须证明该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如果是拆迁,有关部门就必须依法提交立项批复、征地批文、规划许可证、拆迁许可证等前置生效文件。”崔凤荣说,征收、拆迁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这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她介绍,国务院590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前,适用的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那时大家对“征收”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属于过渡时期。 经过努力,崔凤荣接受委托的多户临街房的拆迁决定皆成功被“冻结”。 如今,近十年时间过去,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崔凤荣明显感受到,特别是法官的专业水平普遍比较高;政 府部门的依法行政行为也在逐级规范;普通民众利用法律手段维权的意识也普遍增强。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践经验的丰富,当地的法治水平必定迎来更大的进步。”崔凤荣说。 还有令人鼓舞的制度上的变化。 2017年7月1日,新的《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变立案审查制度为立案登记制度,任何符合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受理条件的,法院都要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缓解了长久以来‘立案难'的难题。现在,应该说绝大多数的案件都可以正常立案。像以前那样,不予立案又不告知你原因,去找有关人员也对你置之不理,让你吃闭门羹的现象,已基本上很少出现了。最起码现在会给你一个书面裁定,让你可以据此安排下一步的诉讼或者其他救济途径。”崔凤荣面露微笑的说道。 她表示,法院的审判等环节,也是越来越依法依规。比如,被依法撤销的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决定的比例,在这近几年已明显提升。 “律师执业大的环境,确实是在向着好的方向一步步发展。”崔凤荣说。 中国法治的进步,给了崔凤荣更大的信心,和继续坚守下去的不竭动力。 初心不改 愿意一直坚守下去 生活中的崔凤荣,亲切、知性,法庭上的她睿智、凌厉。由于见惯了她日常生活中随和的模样,不少委托人在法庭上看到她质证、庭辩时气势逼人的一面,不禁感慨道,“崔律师在法庭上的气场无人能比”。 她这种对工作的严格要求,也适用于自己所在的团队。 作为一名律师,崔凤荣一直用这样8个字来要求自己,首先,“自律”,尤其是严格坚守律师的职业道德;其次,“亲切”,即对待亲人、朋友和委托人必须亲切,有包容之心;第三,“理性”,特别是跟行政机关打交道时要理性,并相信对方同样会理性地对待自己;最后,“睿智”,主要指在法庭上要以严谨的逻辑、翔实的证据展现自己专业、睿智的一面。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也是对崔凤荣影响最深的一句话。 律师执业以来,风雨兼程十余载,千帆历尽,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崔凤荣始终要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直坚守不变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 她说,“十几年了,我感觉律师这条路还是很适合自己的,虽然从事行政法律服务一路走来比较艰苦,但我还是很高兴、很愿意继续走下去;我常对自己和团队律师讲,如果觉得辛苦,你可以改专业,可以不接受别人的委托,可一旦接受了别人的委托,那么,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无论经历多少艰辛和挑战,也应该笑着把工作做完,并且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我们必须对得起自己所肩负的这份责任。” 正如崔凤荣所说,律师的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布满荆棘,充满挑战,需要长期坚守,需要广大律师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全力以赴。我们也看到,正是有了一大群富有正义感、进取心的律师,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勇于担当,积极发挥主体责任,中国的法治事业才拥有了今日之风景和更可期的未来。 智者微笑,庸者哭泣。对于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艰辛,她总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无常,难免会有时顺境,有时逆境,只有懂得微笑的人,才能紧紧牵住生活的手。” 对未来,崔凤荣的愿望朴实而美好,“就是希望咱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作为一名征收拆迁维权律师,也希望咱们国家对征收拆迁补偿标准的设定、具体的实施细节,能够越来越好,被(征收)拆迁人获得的补偿越来越好。” 在她心里,律师执业的最高理想是帮助客户解除痛苦,换取幸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正如歌中所唱,“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为了帮助到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共同参与、见证中国法治的进步,崔凤荣“再苦再累无惧无畏”。为了风雨之后的“彩虹”,这朵律政界的“铿锵玫瑰”,愿意一直坚守下去,“无怨无悔从容面对”一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声明:
媒介易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