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律师 咨询

消费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汽车 数码 法治 消费 娱乐 教育 热评

魂魄与人体生命科学—论葛洪学术成就对当代的重要影响

来源:未知 作者:天兵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17 10:05

  摘要: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在医疗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病人却越治越多,医者不自医的现象频频出现。回顾过去,人类从无史到有史,远古时代医者是如何治病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神医的传说流传至今?一部《大医精诚》道出了祖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智慧和德行,告诉我们真正的医者为“上医”,上医可医天、医人。我们要想解决当下人类健康危机,必须返璞归真、去寻求祖先的智慧,发掘出传统中医的断层部分,中医文化的传承断层在魂魄,断在“失魂落魄”,自古“万物有灵以为生”,失去了这些“灵”,又以何为生?没有魂魄的中医导致疾病无从医治,其治疗的方法犹如树之枯槁,只着力于树的枝叶,不能探究其根源。所以“魂魄与人体生命科学”是中医药领域必须深入发掘和探究的,科学认识魂魄对人体生命健康的作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是传承挖掘中医文化的迫切需要。

  葛洪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是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亦道亦儒,提出“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儒道兼综的思想。他对宇宙本体、人的本质、神仙的存在、俗人成仙的可能性等进行了阐述。其代表著作《抱朴子》内篇及外篇,对现代人认识人体生命本质,疾病成因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抱朴子·论仙》葛洪论人为“有生最灵”。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地真篇》进而提到:“人能知一,万事毕。”人是世间万物最具灵性的,那么何为人?

  古籍经典《礼记集解》说:夫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人生于世间有天载地覆的恩德,身为阴阳之合和,体有魂魄神明共存,万物悉由五行而生,而人最得其妙气,人在天地间犹如人腹有心。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对“人”更有明确的解释:“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指人是父精母血和合,营卫之气遍通全身,五脏六腑形成,先天一炁注入,魂魄完整俱全,才能成为一个生命体。由此可明,人体不仅仅是肉眼仪器所能见的皮骨筋肉、毛发指齿、五脏六腑等,还有肉眼仪器所不能见的经络、思想意志、魂魄等。所以科学客观地认识人体才是走向健康的开始。

  二、葛洪的人体生命观——精、气、神

  中国第一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夫人体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 葛洪以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人体由形、气、神合而为一的人体观。在《抱朴子·内篇》中体现了固精、调气、凝神的原则,关于气,葛洪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於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极言篇》说:“苟能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 重点是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葛洪强调养气要先调神:“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於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说明身体必须有灵魂的进驻才能生存,人体为形的层面,是灵魂的房子,比如堤坝一旦崩坏,水就无法留驻;蜡烛一旦燃尽,火就不会存在。人体元气衰竭,生命就会结束,神识也无法凝聚,更无法固精。

  人体由精、气、神组成,三者与生俱来,不可或缺, 西汉《淮南鸿烈》记载了:“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的房舍,为纯粹的物质肉身。气为能量,其通过经络实现生命的运行。神指灵魂,包括了三魂七魄和意识,是生命的主宰,是生而为人的标志。用现代的语言讲,神是信息,气是能量,肉体是物质。人体是一个蕴涵信息的能量体,也是生命体。

  三、葛洪论“魂魄与人的疾病生死的关系”。

  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曰:“山川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於理当有精神。”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明确出现的万物有灵论。

  人体疾病是如何形成的?人体经络遍布全身,经络里运行的是气,气为能量,因为能量的频率有高低,所以经络通不通由气即能量的强弱来决定。《医权初编》中有“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同理消防车用的高压水枪,因为压力足够大、能量足够强,所以不会堵塞。

  气又由神所主宰,这里的神为人体内的魂魄和意识,神全才能气足。所以《黄帝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以致夭亡。”意思是神即魂魄离开人体,不能主宰气了,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失魂落魄、魂不守舍的状态,于是气运行变慢,形成经络堵塞,细胞得不到营养而衰竭,导致病死。所以疾病是神魂失守的显现。正如《上清洞真品》所说:“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神不灵,则气不武,身则衰、则腐,乃至亡,这就是人体生病的过程。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里论述了魂魄对于人的生死疾病的解释,“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典礼有招呼之义。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

  葛洪通过大量篇幅章节中论述:看不到鬼神仙人,不能说其不存在,魂魄与生俱来,并相伴终身,在古代人人皆知。当魂魄不在体,丢魂少魄的时候,人会生病,古人会采用招魂法(民俗称叫魂)将其找回,人病可愈。当魂魄全部离去人体,人即会死亡,古人会有专门的礼典来祭祀。而现代人们也延续了古人的这一做法,比如小孩生病了,民俗会叫魂招魂,清明节人们也会拜祭已故的亲人。葛洪直言不讳地告诉世人,魂魄是人疾病、生死的关键所在,不懂魂魄的医疗是片面、不正确的,无法真正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

  四、传统中医文化的断层——不知魂魄,何谈中医?

  首都医科大学2004年12月第6期文刊【摘要】中指出:“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教材中彻底删除,至今未能恢复,致使许多青年中医不知神魂魄为何物,或对其存在很大误解。神魂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瑰宝之一,是科学理论,值得认真发掘整理,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传统中医文化已经“失魂落魄”了,失去了最具“灵性”的部分,“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壳,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含义了,从有史以来的古籍经典到现在的量子物理科学、医学,无不证实“魂魄”是人体生命本然存在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关于“魂魄”的记载论述比比皆是:

  《说文解字注》曰:“魂,阳气也。魄,阴神也。”

  《黄帝内经》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抱朴子》:“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 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

  哲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魂魄不得相离,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

  明代神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对魂魄离体的记载:“有人卧则有身外有身,一样无别,但不语,盖人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这和世界各国及央视报道的濒临死亡体验中灵魂离体的场景是一般无二的,可见古人用透视眼所观到的灵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现代人肉眼只局限三维空间,功能退化看不到,因无知而不识,这正是传统文化和中医断层的根本原因。

现代科学也已证实灵魂的存在:

  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因发现众生灵识不灭而荣获了1963年诺贝尔奖,在他的得奖论文中说过: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

  英国医生山姆在抢救濒临死亡病人的时候,用科学实验证明了濒临死亡的人灵魂出窍,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的人。

  最新的量子科学证明量子的特性就是灵魂的特性,灵魂就是聚之有形的量子、超弦;量子纠缠证明了千里治病真实不虚、CCTV对湖南“再生人”的报道、唐山大地震100位濒死者的调研以及全球都在进行的各种濒死体验…这些都证实了人体灵魂的真实存在。

  五、葛洪论思神守一,天人合一。

  葛洪首次提出以“玄”为宇宙本源的本体观,思神守一的思想来源于老子《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魄“注为“魂魄”。“营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葛洪十分重视“思神守一”,《抱朴子内篇·辨问》曰:“知守一养神之要,则长生久视。”《地真篇》曰:“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真正的中医是站在宇宙全息上看人体,从多维空间看疾病真相,解决魂魄的问题。能够魂魄合而为一,即是真正健康的人,即能达到思神守一、天人合一的状态。葛洪在《抱朴子》中多次提及修身立德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葛洪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意思是,人不能尊道贵德,以正心修德为本,而只外求执着于术数和方技(包括丹药)这些法和术的层面,都不能做到健康长寿。所以在《抱朴子·道意篇》说:“明德唯馨,无忧者寿。”葛洪认为仁信立德是修身的根本,这种“以德济生”的理念与儒家的“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等观点相同,均视修德为养生之本。葛洪在《抱朴子·外篇诘鲍卷》中说:“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者也。”这与《庄子·天地》所云如出一辙:“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葛洪作为一代神医,秉承了《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探究魂魄与人体生命科学的本质,告诫世人德全者无病,正心修身,明明德于天下之德,人人皆可成圣贤、天人合一、无疾而终。这对当代人们深入发掘传统中医文化,正本清源,探究人体生命科学及在医学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值得认真研究整理。

  心之力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微信/电话一八三一九零五三六三三/一八五七六七七五一二五)终身顾问庞院长历经十几年挖掘、研究,探本求源,找出传统文化、中医丢失的断层部分,并通过十几年正心修身开发完自身潜能,已修至天人合一的境界。结合对身边学生的教化和指点迷津,让大家见证了真正中医的无病不治,让所有有缘人坚信了真正中医之神奇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伟大。遂决定继承圣人之道,并分享于所有仁人志士,望早日掌握、救己救人,让天下无病,随“一带一路”传播中华圣贤文化与中医之神奇,挽救天下之苍生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正着眼于从内心唤醒“正能量”,不忘初心,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以成人”,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所有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邢汝雯 《黄帝内经》灵枢篇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邢汝雯 《黄帝内经》素问篇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清】孙希旦 《礼记集解》十三经清人注疏 中华书局

  【明】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 中华书局

  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天兵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