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与争议解决部副主任于兴泉律师
近日,一则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审理陶某涉嫌故意杀人案的合议庭和审判长张海波,分别记集体二等功和个人二等功的新闻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其顶住压力,不畏当事人情绪干扰,捍卫法律公正的办案风格也广受人们的称赞。 实际上,在我国公、检、法、司的整个法律体系中,类似于张海波这样的法律人不在少数。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与争议解决部副主任、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级合伙人于兴泉律师,就是其中之一。 执业20余年来,他专注于刑辩业务,并坚持专业化、精细化,凭借长期积累的企业工作经验、司法实践经验,及其精准的分析判断、灵活的应变能力,为当事人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法律服务。他始终以“勤恳、谨慎、正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实事求是。对法律、当事人、案件负责的执业态度也让他在其代理的各大案件中备受当事人好评。
走在“鲜花和陷阱的荆棘之路”上 熟悉律师行业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刑事辩护工作常被人形容为一条“充满了鲜花和陷阱的荆棘之路”。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刑事辩护能体现出对每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和个体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和个人的前途人生,所以一些“伟大”的刑事辩护案件往往伴随着的是鲜花和掌声;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固有的基本国情和法律传统,刑事辩护也意味着辩护律师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一不留意就可能坠入“陷阱”,从此万劫不复。 所以在于兴泉眼中,“刑辩律师”一词既包含着无上的荣耀,同时也隐喻着诸多的艰辛。 出生于普通百姓之家的于兴泉,从小就对法律有着天然的兴趣。但他并没有马上从事法律专业,受当时的环境影响,他选择了能够更快毕业的中专学校,学习工科。然而,他在求学期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法律梦想,在工科院校毕业后,他很快通过自学,先后获得了法律专科学历、法律本科学历。后来,他又担任了某国有公司办公室主任、设备科长等职位,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于公司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环节有着自己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也为其今后从事律师工作,具有更专业的视点和分析结论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1997年,他顺利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正式走上了律师执业之路。此后,他在家乡(县级市)的律师事务所执业,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之中,他不断总结、学习律师的专业知识,分析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律师职业规划要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2005年,律师行业在我国已渐进成熟,个人律所虽然不多,但也开始有了“生长”的趋势。思考良久的于兴泉,眼见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和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更加确定了自己对律师行业的趋势判断。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希望能在此寻找到律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让他看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专业化之路的可能。 “在这里,很多案件都是可以与同事一起研讨的,集思广益之下案件的思路更加开阔、进度也有所加快,案件的办理不逞个人英雄主义。”他说。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也证实了刑辩专业化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成功。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汇聚了各路刑辩精英数十名,短短几年时光,大成刑事业务专业化发展和团队建设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刑事业务公益宣讲足迹遍布全国、青年律师培养结出累累硕果,各地律协联系互动更为紧密,八大刑事领域学术研究中心更为深入……专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团队风尚,不仅让大成刑辩人取得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更成为了刑事辩护领域的“巨无霸”。大成刑辩团队成员成功办理了大量全国知名的刑事案件,且多起案件获得无罪判决,挽救多名被告人生命;多起二审、再审案件被从轻改判,大量案件不起诉、免予刑事处罚,诸多被告人被判处缓刑,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一支十分专业、十分用心、十分团结的团队已经铸就。 在大成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建设和发展氛围的熏陶下,于兴泉作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自然不可懈怠,更加坚定了自己发展刑辩专业化方向的决心和信心——聚焦于经济类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的刑辩律师。 他分析说道:“刑辩律师虽然风险较高,但对我来说更有意义。首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统治,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人权保护亟待加强,刑事辩护律师的作用,可充分体现和促进这种权利保护制度的落实。其次,从经济发展和个人利益的维护角度看,刑事案件辩护可能比经济案件代理更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如果因为错判而把一个企业家投进监狱,可能会毁掉一个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到很多人的积极性。而把一个人错误投放监狱,则可能毁掉这个人的前途和人生。正因为如此,刑事辩护的价值,虽然不及经济案件效果明显,但却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自此,他便正式走在了这条“充满了鲜花和陷阱的荆棘之路”上,开启了自己专业化律师的新征程。
“专业+细心 ”是对律师 “公心 ”的最好诠释 不熟悉律师具体工作的人,很难用专业术语界定究竟什么是“专业律师”。其实,就算是在律师界内部,“专业律师”究竟该如何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全面提高,中国的经济社会在近几十年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律师业务细分化,则是该影响的具体体现。对此,于兴泉说:“犹如医院,要划分更多的科室门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社会分工则需要律师专门熟悉、钻研某一项或两项法律,如刑事业务、证券法律事务、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房地产法律事务等,如能成为某一个领域内的专家,术业有专攻,就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律师的专业化在律师行业持续“发酵”,其结果就是以于兴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律师”应运而生。 那么,专业律师的专业性究竟该如何体现呢? 于兴泉表示,就刑辩律师而言,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所擅长辩护的内容要具体到每一个罪名;法律是统一的,但具体到某一类罪名,其辩护规律和证据采信规则与其他类别的罪名也有微妙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刑辩律师,并不对所有的刑事案件都会接受委托辩护。第二则是要让当事人参与到刑事辩护的各个环节之中,做到不仅自己“心中有数”,也要让当事人“了然于胸”。但要真正做到这两点,没有几十年的专业律师工作经验,是不容易达到的。目前,于兴泉主要代理的刑事案件类型是经济类和职务犯罪类,针对不同的罪名,他会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辩护策略,但有两点,是他无论代理什么样的案件都务必遵循的根本,一是凡事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于人;二是细心。他强调,水平的高低是可以弥补的,但细心是无法弥补的。 二十余年来,他凭借着“专业+细心”的法律服务,帮助了许多当事人,捍卫了司法的公正,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和权益。其主要参与承办的重大刑事案件有:全国首例美籍博士丁某买卖人头骨非法经营案、韩国留学生首都机场偷渡案、马来西亚杨某控告案、京城黑客第一案、北京市交管局原局长宋某受贿案、某知名造纸民企单位行贿案、某大型数码企业业务团队虚开发票窝案、某知名证券公司高管单位行贿案等等。在这些案件中,至今令他记忆犹新的,则是一起发生在南方某省的数额特别巨大的骗取贷款案。 W作为中介机构负责人为该省某市的企业介绍银行间贷款总计38亿元,银行贷款到期后,经催收无果。银行报案,因数额特别巨大,该案列为省厅督办案件,W及贷款企业负责人等7人先后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骗取贷款罪采取强制措施。 W的家人婉转联系委托了于律师后,于律师第一时间赶赴办案机关及羁押W的看守所,先后多次会见W进行沟通、了解案情。 该案不仅涉及了银行贷款中的会计知识,还涉及到银行间拆借、非标产品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于律师与当事人、外聘专家、律师一起研究会商案件,拟定法律意见书,及时提交办案机关。为使得办案人员对于其中法律观点、专业知识节点予以重视,于律师还多次约见办案人员,即便遇到有的办案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容易对律师提交的法律意见敷衍忽略,于律师也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将书面的内容当面讲清楚利害关系。 从北京到千里之外的案件所在地,已经记不清具体跑了多少次,厚厚的案卷不知翻了多少遍,终于办案机关告知,法律意见得到采纳,给予W办理取保候审。 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司法实践中,曾经有案件当事人改变强制措施办理取保候审获得自由后,案件不了了之,当事人也不再过问。这种情形,在法律程序上,实际上还没有完结。当然,至于办案机关如何结案,在很多当事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自由即可。 该案W的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一年,于律师再次向办案机关提出要求,请给予W不起诉决定书。这又是一个并不顺利的过程,因为对于此案而言,当事人拿到了不起诉意见书,不仅预示着案件的彻底终结,也让当事人可以依此法律文书申请申请国家赔偿。 几经努力,一份不起诉决定书送达给了当事人,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维护法律的正义努力,这个案件的办理过程再次诠释了这一办案原则。 类似这样的案件,于兴泉还办理了很多,一个案件往返千里之外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二三十次甚至更多;几十本、几百本的案卷翻阅多少次,已是平常事。 “实际上,近年来流传于坊间的所谓‘大律师不看案卷,让助理看、让助理跑案子’并不都是真实的,至少我见到的刑辩律师不会这样,我们不仅会亲自看案卷,做标记,而且亲自会见当事人、到实地勘验考察、寻找证人取证等,我认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位律师首先是对法律的不负责,其次对当事人而言,他就已经构成了欺诈。”于兴泉说。 和张海波相同的是,他们都不畏艰难,为当事人捍卫住了属于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但和张海波不同的是,由于于兴泉总是在案件的背后默默付出,所以他本人并没有像张海波这样“闻名于法律界”。“我代理的案件当事人满意就可以了。”于兴泉轻松地说道。
法律意识要加强,更需专业律师的配合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在曲折中前行,中国经济处在结构升级、速度换挡以及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面临“成长的烦恼”。其中,企业家的法律意识淡薄,是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提质换挡的关键原因之一。 时至今日,“企业家不是在监狱就是走在前往监狱的路上”好像依旧是套在中国企业家头上的“魔咒”,虽然政府近两年来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从税收、融资等各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极大地政策支持,但由于一些企业家的法律意识不强,很多商事活动与现行司法制度不易契合,导致他们很容易“一脚踏进了监狱的门槛”。对此,有着长期经济类刑事案件辩护经验的于兴泉认识的极为深刻。 他说,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法集资犯罪、虚开发票犯罪以及商业贿赂犯罪而言,由于许多企业家对刑事律师的作用缺乏重视,对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缺乏重视,他们或认为法不责众,或认为惯例如此,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们触犯刑法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身陷囹圄,损失重大。有数据显示,企业家犯罪涉及较多的罪名,大致有受贿罪、贪污罪、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单位行贿罪、逃税罪、骗取贷款罪等。 还有就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商业活动,涉及到众多的电子证据,也容易发生刑事法律风险,大成律师事务所刚结束的刑事专业论坛就是围绕“电子证据”展开的。 “我们对这些新兴商事交易模式的法律风险,有着专业的判断和建议,如果企业家能在进行类似的商事活动前委托我们咨询明白,或许就能够避免‘牢狱之灾’。”他强调说。 【个人简介】 于兴泉,山东省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专业。现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与争议解决部副主任,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联科科技独立董事。 于律师曾先后担任过多家公司企业、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顾问单位涉及传媒通讯、经贸、化工、建材、汽车销售、文化传播、机械制造、纺织等多个行业门类,他和他的同事们竭诚为顾问单位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于律师在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服务及相关法律风险分析方面有着突出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帮助客户通过全面分析、高效地发现并评估法律风险;针对不同的情势,提出不同的解决预案,多次受到客户好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