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律师 咨询

经济


旗下栏目: 经济 家庭 移民 留学

海南腾讯携手推进“互联网+” “智慧岛”再进一程

来源:未知 作者:天兵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2-02 20:31

  2月2日,海南省政府和腾讯公司在北京海南大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互联网+”在海南省的深入融合,促进海南“智慧岛”的建成,加速海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双方将围绕“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会见了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一行,海南省工信厅、卫计委、工商局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自2014年开始,海南省与腾讯就在“互联网+”领域展开多维度的合作:既有活力创新的“互联网+生态村”、“互联网+城市服务”,又有普惠民生的腾讯乘车码落地三亚等。随着此次协议的签署,今后,海南省将持续引入腾讯公司更多先进技术和各种平台、产品能力,双方将携手打造智慧型国际旅游岛。

图片说明:腾讯公司与海南省工信厅、卫计委签订合作协议

  智慧大交通露雏形:先乘车后付费将实现

  作为著名的旅游型大省,海南的交通便利与否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此次,双方将“互联网+大交通”作为此次重点合作领域。据悉,腾讯公司将基于微信等社交平台,运用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省内出行、服务、停车以及省外全通路的综合交通管理两大方面推进“互联网+”大交通的融合。

  去年12月中旬,三亚首次上线腾讯乘车码,全市815辆公交车均实现市民用手机二维码便捷乘车。随着协议的签署,“先乘车后付费”的扫码乘公交也逐步在海南省全面推行。

  此外,在微信支付、微信钱包、腾讯实名认证等技术的赋能下,海南省不仅可以实现居民便捷乘车,还将实现便捷停车和便捷用车;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下,腾讯公司与海南省交通厅、各县市公交集团,共同建设具有现代化公共交通管理、服务体系的海南智慧交通。

  在海南省与外部的连接上,双方还将积极推动智慧大交通的建设。利用腾讯的技术赋能,对与海南省往来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行状况实行监控与指挥调度。通过“互联网+”的先进技术的落地,再造海南省行政服务流程,服务海南省智慧岛、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

  搭平台、搞科研,助跑智慧医疗建设

  医疗也是此次合作的重点领域。当天,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腾讯公司就共同推进海南省“智慧医疗”建设签署协议。海南省卫计委副主任陈少仕、腾讯互联网+战略合作副总裁张巍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协议,依托腾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的能力,与海南省卫计委联手,围绕AI医学影像、AI医学辅诊、支付创新、电子病历等方面展开探索,服务海南省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的优化升级。

  “互联网+医疗”的融合,从整合服务窗口开始,包括预约挂号、社区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实现海南省全省微信医保支付、微信新农合支付、微信商保支付、在线问诊等互联网+全流程就诊服务体验。

  此外,海南省各医院还将利用腾讯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产品的能力,对现存各业务系统数据和科研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利用大数据挖掘处理技术,开展医生教学工具、图像识别工具、辅助诊断工具等的相关大数据方面研究项目。

  人工智能是智慧医疗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双方将在AI医学影像、AI医学辅诊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及探索。据悉,腾讯公司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将落地海南,包括食管癌早筛、眼底糖网早筛等。助力提升海南省医疗机构早癌的筛选效率,改善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推进海南的医疗资源公平。

  “互联网+”助全时空服务体系搭建

  通过腾讯慧眼、微信电子发票等应用的接入公共服务领域,海南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将服务触发机制前移,实现从公共服务提供方到“服务上门”的转变,成为全时空服务型海南。

  例如,海南省澄迈县即将实现“电子发票微信交付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依托腾讯的微信社交平台和支付平台为载体,连接发票开具、交付、保存等流程,逐步推进电子发票信息与企业财务系统的有效对接,简化电子发票的交付程序,提高发票信息应用效率,及降低经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全时空服务的搭建,还涵盖了在政府部门提供民生服务中“不见面审批”的内容。据了解,合作将以商事登记为切入点,腾讯公司协助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拓展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及相关便民服务,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优化商事登记服务;通过提供腾讯慧眼服务,构建海南省政府服务机构的实名认证服务能力,打造支撑全海南省政务服务统一实名认证的服务底层。

  关于此次合作,海南省政府、腾讯公司均表示,结合双方优势,齐心协力打造融合了“数据岛、数字岛、智慧岛、智能岛”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海南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天兵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