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宝典 法眼 生活 司考 图片 文书 咨询 律师

法治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汽车 数码 法治 消费 娱乐 教育 热评

家族办公室有什么价值?设立家族办公室要考虑哪些因素?

来源:it资讯网 作者:小仙女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9-10 16:24

  家族办公室的价值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财富能够代代传承和财富增值是同样重要的,为何很多家族富不过三代呢?这种情况多数是后代能力不足,会享受前辈创造的财富,却没有能力守住财富。家族办公室之所以受青睐,其价值之一就是能够精英养成,社会资本管理等。

  家族办公室的价值主要有:

  1、密切关注家族的投资组合。通常是聘用管理者自行管理,而不是委托金融机构来管理。这样家族可以更好完成资金管理目标,以及与企业创始人理念一致的梦想。

  2、随着家族的扩大,保证家族的完整,是家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共同使用基金,家族办公室成为了家族治理和集体行为的中心。这样家族成员有更好的机会团结在一起,在保留个人机密和隐私的同时,忠于家族的价值观。

业务-离岸基金-2.jpg

  价值观的传承是家族办公室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成立家族办公室前,挑选一家和家族价值观、理念匹配的服务机构就至关重要,同时,服务机构要具备理解家族文化的能力。

  为什么要设立家族办公室

  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富裕家族会呈现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中国富裕家族财富意识的觉醒,寻找合适的财富管理模式已成为他们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设立专业家族办公室的好处包括隐私保护、风险管理、下一代的教育、为家族成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协调顾问等。家办是没有一个标准模型的,是否需要设立转业的家办,通常需要企业家根据自己及其家族的背景、愿景、设立家办的目的、管理资产的规模、家族事务的复杂程度和未来计划综合考虑。

  新加坡为何能够成为家办设立热门地

  1、成功实现移民

  申请人可以通过当地政府配发的工作准证来成立家族办公室,他们的子女和配偶可以申请家族准证,且父母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长期探访准证。就是说你一旦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就可以实现全家三代人长时间居住新加坡,享受新加坡世界领先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医疗体系。

  2、获得税务减免

  很多人都知道国内的税收是很高的,到了新加坡,你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新加坡对于家族办公室税务体系的友好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新加坡有专门的税务豁免政策,针对资管行业。在今年新公布的政府财政预算中,针对基金的免税条款也被延续到5年之后。其二,新加坡税制透明简单,没有资本利得税,可以优化税务结构,省去一定的税费。

投资移民-1.jpg

  3、豁免金融牌照

  家族办公室在美国家族办公室协会被定义为“专为超级富有的家庭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虽然作为财富管理机构,但在新加坡成立家族办公室,不一定非要拿到资管牌照。新加坡经管局有一份关于资管公司注册和牌照的相关问题回答文件中指出,家族办公室为一个家庭或代表一个家庭管理资产并全资拥有的实体或由同一个家庭成员控制时,只要能够证明家族办公室只是对自己的家族财富和金钱进行管理,在新加坡设立一个单一家族办公室就不再需要申请牌照。

  如上所述,是否需要设立家族办公室需要根据家族企业发展的需求和未来计划而定,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咨询瑞丰德永,我们拥有丰富的家办设立经验。

  瑞丰德永(Richful Deyong)2008年始创于香港,系卓佳(Tricor)集团成员,是亚洲具有领先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在全球21个国家/地区47个城市设有办事处,拥有2700多名员工,服务超过30000客户,1300间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500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上市公司,名列财富杂志500强企业超40%及众多跨国知名公司。

  服务涵盖:上市公司秘书、新股上市及股票登记、债务托管及受信,财富管理,海外信托和基金会设立,香港及离岸公司注册,特许牌照申请,企业架构,财税咨询,会计安排,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综合性商务、企业及投资者服务等领域。

业务海报-0420-01(1)(1).jpg

  拥有丰富知识的精英团队,为客户提供全球化业务发展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瑞豐德永是“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为行业树立品牌典范”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秉持“全球化运营,国际化标准,致力于每一位客户的满意和成功”的服务宗旨,务实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拓展价值版图。

  瑞豐德永是您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联系邮箱:804 14 447 0@q q.c om
责任编辑:小仙女

Copyright © 2015 法律中国门户站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法治中国

电脑版 | 移动版